[ 学习体会 30 ] 整体和细节/侧面

博客分类1   2023-09-28 23:19   1   0  

……我们对整体有一种感觉,我们通过环境的进一步反馈来完善它。我们首先看到它的整体,然后被引导着看某些感兴趣的领域,然后看细节……”这是Serge老师课的第二篇阅读材料里的内容。当然,这句话出现在这里时,它已经跳出它所在阅读材料里的身份,已然是属于我的内在部分的身份了。我所看到的,变成了一个疑惑:我们看事物是先看到整体吗?然后再从细节/侧面入手去了解的?
有一个前提是,我把这话或说我看到的这个句子理解成的我的意思首先放在了假设它是正确的地位,而后环顾自己的经验,去印证它,所以这个疑惑是一种要验证的疑惑。不过,环顾之后,似乎是这样的。
比如,在街上行走,忽然听到或看到那里有一堆人聚着——“吵架?“,”买东西“——一种在自己这里对看到的聚着的人可以命名出氛围的名词就会从脑海里蹦出来,这命名难道不是整体吗?


而后,过去看看。看看这个人的脸色,听听那个人的说辞,望望彼此间的衣着、姿势……哦,他们在吵这个啊/在卖这些啊——细节出来了,这些细节弥补或修正了一些之前判断的整体。似乎是这样的。
再想想拿在手上的手机,对,“手机”就是这个事物整体的命名。按按这个按键,点点那个app,——这正是细节,而后,这些组合起来的细节,弥补、填充、修正了之前对这款手机的整体理解。
所以,好像的确就是这么回事。
以上就对上了开篇话语接下来说的:”但是,在我们试图理解正在发生的事情时,当我们反思它的时候……我们从碎片中重组它……“一个细节一个细节、一个侧面一个侧面对手机这那的操作,对一堆人这那的观察听取,这不,整体就被重组出来了,这个重组出来的整体最接近这部手机、那一堆人的真实面貌。
拼起来再看一下:“……我们对整体有一种感觉,我们通过环境的进一步反馈来完善它。我们首先看到它的整体,然后被引导着看某些感兴趣的领域,然后看细节。但是,在我们试图理解正在发生的事情时,当我们反思它的时候……我们从碎片中重组它……
想想李老师教授我们聚焦时所讲的:要把聚焦者带到整体的面前,让他在整体的面前感受一下这个氛围、味道,而后可以进入这个词汇,再一个侧面、一个侧面的进行——还有什么吗?……然后让我们再回到这个事物的整体面前——此时,你可以想象,整体已经发生改变。

有需要可以自行翻阅查找相关内容


从以上可以看到,论述与聚焦与生活是可以互相印证的。也就是说论述与聚焦都来自于生活,再精细的理论都被生活所囊括,无一例外,只是在于被发现。这是其一。
其二,生活中我们之所以为某件事痛苦,正是因为投身于这件事中,被事件所包裹,更可能是被事件里面的某部分所包裹,比如我们在吵架中常听到的言论:”这些都没什么,但你想想你的态度,你这是什么态度“——“这些“指向事件的各个侧面,”态度“是其中一面,但可以猜想,让说者痛苦的是”态度“这个侧面。这时候,对说者来说”态度“这个侧面已经成为了其所感受到的事件的整体,”态度“已经上位成整体,等同于了事件整体,而事件整体已经被隐身不见。
因此可以看到,这个痛苦的人如果来到咨询室,那么咨询可以入手的一个方面就是他所体会到的”态度“,对这个来访来说,他体会到的”态度“是一扇大门,可以帮着来访进入到他自己久违的内在世界。


那我们也可以想想,如果是在生活中呢,我们可以借此如何帮到自己或者自己的亲人?
看到整体,正是从”卷入“处跳脱出来的一种方式,让自己获得宁静的一种方式,让自己得到空间自处的一种方式,一种”我,拥有它/它们“的方式。
所以,即使先有信念——“……我们对整体有一种感觉,我们通过环境的进一步反馈来完善它。我们首先看到它的整体,然后被引导着看某些感兴趣的领域,然后看细节。但是,在我们试图理解正在发生的事情时,当我们反思它的时候……我们从碎片中重组它……”。也挺好的。
非常有趣!


[ 学习体会 29 ] 聚焦中的“暂停”
【侧写】Serge Prengel 精灵般的聚焦大师


博客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赶紧抢个沙发~
发表评论
说明:请文明发言,共建和谐网络,您的个人信息不会被公开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