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 >“化”中有话|“艺术与化学”课程有感——《论中国花鸟画中体现的艺术与化学》
































论中国花鸟画中的艺术与化学

花鸟画分为“工笔”“写意”“兼工带写”三种类别,又因为有水墨和色彩上的差异,分为水墨、泼墨、设色、白描和没骨等多种画法。

花鸟画有悠久的历史。花鸟画的创作最早可以追溯到人类远古时期,它出现在新石器时期的陶器上,作为一种优秀的装饰。这个时期的花鸟画充满了神秘色彩(如图)这种遗留下来的古老陈旧的图案,表现了那个时代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人类崇拜自然,这体现了当时人们的信仰,它简直就像一幅草图,完全不像我们认知中的那些精美的画作。但是这个时期的花鸟画不仅仅是一幅简单的画,而是人们当时祈求风调雨顺,平平安安思想的体现。

图为  远古时期花鸟画


远古时期,由于技术的不成熟,花鸟画几乎只有简简单单的黑色,这种黑色颜料的主要着色元素是铁和锰。

在这之后,商周青铜器制造技术逐渐成熟,花鸟画也作为一种艺术被雕刻在青铜器上,这些画作有些朴实淳朴,有些图案精美,也逐渐不像远古时期的那些画作一样那样充满了神秘感和信仰意义,而是展现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画、鸟、鱼虫等物,也逐渐形成了对花鸟画的情感认知和传统审美,这也与当时的社会背景相关,也体现了人们从崇拜自然到改造自然的逐渐过渡。

到了汉代,在石头、砖头、瓦片、青铜镜上的花鸟画的图案,是花鸟画从工艺品的装饰到一种绘画形式的重要转变。

 如图是东汉时期的木质彩绘----木案画朱雀图,现在这幅图画保存在甘肃省博物馆。木案正面中间是以白色为底色的长方形的画面,木案的四周是深灰色。画面的中央就是这幅画的主要部分,是一只展翅欲飞的朱雀,朱雀的颜色以黑色和土红两色为主(其中赭红色彩的主要着色元素应该是铁元素)用笔流畅,造型严谨。木案背面有用墨线画的朱雀、仙鹤、松鼠和云纹等图像,这些图像随意地排列,应该是正面木案画的草稿。这些草稿的出现和使用,是花鸟画技艺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图为  木案画朱雀图


然而,时间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经过前朝花鸟画的发展,花鸟画的装饰作用和神秘色彩逐渐淡化,然而,它的审美效能却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增强,这个时期的花鸟画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并且相关的理论体系也得以进一步形成,这也为后世花鸟画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到了唐代,政治稳定,经济发展,花鸟画在盛世大唐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唐代的诗词艺术也影响了花鸟画,花鸟画的人文意义增强,有了独立发展的哲学思想,花鸟画在唐代也成为了一门独立的画科。比较著名的有韩干的《牧马图》,这幅画就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马的体态,图中的一匹白马和一匹黑马并排前行,如果只画一匹马的话难免单调生硬,画的太多又难免太复杂,马的数量一多起来,可能会喧宾夺主,不能很好表现题目《牧马人》,然而这一黑一白两匹马,颜色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且韩干在画这两匹马的时候,一定是有细致的观察的,比如马蹄的动作,马的鬃毛,都那样栩栩如生。白马马背上的牧马人也威武雄壮,展现了大唐男子的风范。宋董卣《广川画跋》说;“世传韩干凡作马,必考时日,面方位,然后定形骨毛色。”这些记载从这幅《牧马图》可得见其大概。

图为  牧马图

宋朝,花鸟画发展到了一个全盛时期。宋人不仅把花鸟形象达到精微传神,而且从中表现对生活的热情与理想,把自然属性与道德品格相联系,创作出大量不同风格的优秀作品。就比如下图这幅画,用梅花和青竹寓意着高洁的志向,梅花花枝上的鸟儿歪着头,充满了灵动和有趣,让整幅画体现文人志趣的同时,又不显得古板生硬。而且竹子的枝节,梅花的花蕊,以及鸟儿身上的羽毛,都充满了细节方面的用心。宋朝也是花鸟画史上的变革时期。社会上一些功力深厚的文化达人不满足于只在文字之间游走,他们进入了绘画领域,这绘画领域入口就是从花鸟画。以苏轼为首的一批文人雅士掀起了“文人画”的运动,让花鸟画从此分成了院体画和士人画两个分枝。这两个分枝在后世都被发扬光大了。

图为  宋朝花鸟画 

明清时候的花鸟画就是延续宋朝“文人画”的范畴,讲究“写意传神”,继续把花鸟画发扬光大。


即使到了现代,花鸟画还是受到广大绘画界人物的喜爱。像齐白石等绘画大师继续创新新的花鸟画的绘画风格。下图的《枫叶寒蝉图》是齐白石兼具工写两种画风的代表作之一。画面取枫叶一支,以大写意手法画出,简括传神;一只寒蝉伏于叶上,正感知着浓浓的秋意,蝉笔法工致,呼之欲出,境界新奇而充满诗意。写意的树叶与工笔的寒蝉相互对比,格调超脱高妙,力显神韵,洋溢着健康、有趣、自足和蓬勃的生命力。画面构图简洁,流露着画家对日常生活情景的热爱和朴实深厚的人生体验,通过水墨和色彩把自己真挚的情感,质朴无华地溶铸于笔端。


























图为  枫叶寒蝉图


但是,由于年代久远,一些花鸟画出现了反铅现象。反铅是发生在古旧书画画面中常见的一种损害现象,其发生机理是绘画创作过程中所用的颜料中含有铅的成分,通常在用作垫色或烘染的白粉颜料中含有铅的成分比较大.由于"铅"是很活泼的化学元素,在同空气中氧气元素发生化学反应后,再加上其他的一些环境条件,经过长时间的变化,在用过白粉颜料的部位就渐渐地变成了黑色,出现反铅反应以后的画面都会出现色彩斑驳,面目全非的残损状态,对古旧书画艺术品伤害性极大.在我国传统的书画修复装裱技术体系中,修复反铅反应现象是一个常用的技术。

艺术需要化学技术的保护,只有能欣赏花鸟画的同时,运用一些技术来保护它们,才能更好地发展花鸟画的文化。

遍青山啼红了杜鹃,

荼蘼外烟丝醉软。

——明·汤显祖

《牡丹亭·惊梦》

娟娟戏蝶过闲幔,

   片片轻鸥下急湍。

——唐·杜甫

《小寒食舟中作》


文稿/陈舒雯

排版/ 谢静榆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END

  

Appreciate the Chemical Beauty in Art Explore the Aesthetics in Chemistry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