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 >新课标有感

因为之前总结过初中数学的新课标核心要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初中核心要点),所以会留意一些相关内容。就在前些天,我无意中看到一篇文章,因为有些内容没有太理解,所以有找到一个相关视频看了下,结果还是没有解决我的疑惑。
文章:新课标背景下课堂教与学方式的转变,作者:张一笑,是山西省长治市教学研究中心主任;
视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解读,主讲人:崔允漷,是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也是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修订组组长。除此之外,这位老师还有很多其他头衔,百度搜索是能找到的。
因为这两位老师都在强调核心素养,认为现在的教学目标不能局限在教学知识上,要提高到核心素养上。文章和视频也确实提到了一些方法,但在我看来仍然是方向性的,对于如何具体的落地和实施,我仍然是一头雾水。不仅是我,因为解读的视频是直播形式,所以有一线教师的提问环节,并且也提到了怎样具体操作的问题,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专家的回答是“悟”。
在学习文章和视频的过程中,我是有一些困惑的,我详细说下让我印象深刻的内容。
在文章和视频中,有两个点是我很感兴趣的,大单元和学科知识结构化。
文章原文如下:
基于“大单元”的教学转变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都是按课时分配知识点的,因此老师会分课时把一个知识点、一个技能、一个小主题等作为一个单位设计教学,甚至将一篇语文课文分为两个课时单位,设计成两份教案。新目标要求老师的教学设计单位从“一个一个知识点”转向“在什么情境下运用什么知识解决什么问题或完成什么任务”,这样一个教学设计单位,用课程的话语来说,就是单元。“结构化的知识才是最有力量的知识”,新课标倡导各学科以大观念(也称大概念)将学科知识结构化,以大主题、大单元作为教学的结构单位,强调以大观念为主线让知识结构化,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学习故事或事件,解决知识碎片化、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问题。

视频中的PPT截图:

那我的困惑在哪里呢?
因为我现在教授初中数学,书本中是有明确的大单元的,例如一元二次方程,在这个大主题下,有多个小主题,包括定义、方程的解、解方程、应用题等。也可以结构化,因为初中所学的几类方程,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分式方程,都包含定义、解、解方程的方法、以及应用题,有些方程会有一些特殊的知识点,不过大同小异。所以我在平时讲解中,出于导入或者总结的目的,就会把不同类型的方程放在一起讲,尽量让学生在脑海中有一个框架。
以上这些在新课标没有改版前就已经是这样的,那这是否符合大单元,学科知识结构化呢?还是我所理解的浅了,只停留在知识点层面了?那具体该怎样理解和实施呢?
最后我想说:
其实我是认同专家们的想法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作为一个机构老师,虽然是以提高学科成绩为主,但我的教授对象是青少年,如果学生们能在我的帮助下养成了优秀的数学核心素养,我想这对他们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会有很大帮助,也远比上课刷题更加有意义。
只不过如何将核心素养“融入”到课程中去,对我个人来说,仍是探索阶段。
文章内容来源:

新课标背景下课堂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视频可在B站上搜索:解读《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崔允漷教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