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前按】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其精神成长史。阅读与教师的专业成长有着密切的关系。几乎所有的名教师,都有广泛阅读的习惯和坚持不懈开展阅读的毅力。燎原英语工作室在2022年暑假之初,邀约广大同行一起阅读充电,让阅读成为自己的生活方式,并且有读必思,有思必写,做读书心得或写论文,提升理论思维和教育智慧,以增强自己的教师职业幸福感。
从2022年10月3日起,燎原英语工作室开展第4轮读书心得评选活动,对所提交的读书心得经初选择优在公众号上陆续推送。当本轮读书心得来稿刊发完毕时,工作室将组织评委通过问卷星投票(占60%)和阅读量排序分(占40%,以每篇读书心得自发表当日至第7天晚上10点截止的阅读次为准),按照作品数量的30%、70%分别设置一、二等奖。颁发获奖证书,择优结集。燎原英语工作室拥有对所有来稿的使用权。

以探究基本问题为导向开展高中英语教学单元教学设计
——2022年陈晓君名教师工作室暑假读书活动之读书心得
陈冰婷 (广东省陈晓君名教师工作室入室学员,湛江市坡头区爱周中学教师)

随着对新课标的深入学习,许多伴随新课标而生的“概念”走进了我的“认知世界”里,如“大概念/大观念(big idea)”、“深度学习”、“主题意义”、“项目式学习”、“逆向设计”、“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基本问题/ 核心问题”、“教学评一体化”等,各大教授专家、一线教师对他们的研究也如火如荼,研究硕果累累。2022年暑假,在广东省陈晓君名教师工作室“暑假共读”的读书活动的驱动下,我也开启新一轮的读书征程,对以上“概念”进行深度学习,期许在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新课程标准的视域下提高自己的教研能力以及课堂教学质量。
本文中笔者就《让教师学会提问——以基本问题打开学生的理解之门》和《理解为先模式:单元教学设计指南(一)》两本书、新课标以及其他相关文献和广大英语同行分享读书心得,以期共同探讨“基本问题”,共同进步。此两本书,顾名思义,相互渗透,为解决共同的问题而共存。新课标(教育部,2020)提出“关注主题意义,制定指向核心素养发展的单元整体教学目标”的教学建议,倡导开展单元整体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如何开展单元教学设计?——理解为先——基本问题——教师提问。“施教之功,贵在引导,而引导之法,贵在善问”。善于设疑、提问,是教师转变课堂教学角色,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


一、理论概述
(一)基本问题的概念
什么是基本问题?基本问题又称为核心问题、主要问题、大问题。“基本”具有三个不同的但又互相重叠的意思,一是“重要”和“永恒”;二是“基本的”和“基础的”;三是指他对于个人理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基本问题的特征
McTighe& Wiggins(1999)认为,基本问题能揭示主题下的核心思想。一个好的基本问题具备以下七大特征:开放式的;发人深省和引人思考的;需要高级思维的,如分析、推理、评价、预测等;指向学科内(有时是跨学科的)重要的、可迁移的观点;能引发其他问题,并激发进一步的探究;需要证据和证明;会反复出现的。
(三)基本问题的类型
从大小和范围来分,基本问题可分为整体性基本问题和局部性基本问题,例如,结构和功能之间有什么关系?不同昆虫的结构是怎么帮助他们生存的?以单元教学为例,整体性基本问题驱动单元教学目标,局部性基本问题驱动课时教学目标。另外,有些基本问题具有元认知和反思性的。
(四)基本问题与非基本问题
课堂上常见的非基本问题有导向型问题、引导型问题、启发型问题。导向型问题,问题需要回答,有一个“正确”答案;引导型问题,激励和引导对某一话题进行探讨,指向期望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但未必是唯一答案);启发型问题,提问是为了激发学习者对新话题的兴趣,能激发好奇心,引出问题或争论。基本问题,提问是为了激起持续的思考和探究,并提出更多的问题激发讨论和辩论,需要理由和支持,随着认识的深入,答案可能会变。
(五)为何使用基本问题
基本问题即核心问题是理解性教学设计(UbD单元设计)的关键要素之一。UbD单元设计的一个主要目标就是明晰那些能够用来将大量的内容知识转化为有趣的、相关联的、有用的质疑并在具体而重要的理解意义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核心观点。基本问题为关乎核心观点的持续而重要的质疑提供了框架。基本问题是通向理解的钥匙。在单元教学设计中使用基本问题,1. 标志着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进行探究,这与新课标建议的“实施深度教学,落实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是一致的,通过探究问题,学习者在构建自己的意义;2. 使单元教学更有可能调动智力因素,最好的基本问题是经过设计的引起思考的问题,这些问题的本质是让学生加以思考,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3. 有助于教师明确和突出教学重点;3. 为学生提供透明度,教师在一个单元或一堂课开始时向学生抛出基本问题,学生对这些基本问题的探究,将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有意义、有效的学习,创造有价值的学习成果的能力;4. 鼓励和培养学生的元认知,如果学生需要独立进行高级学习,基本问题可以给学生提供他们需要内化和模仿方式,因此,基本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开展深度学习;5. 鼓励建立学科内或跨学科的联结,基本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将英语和其他学科联系起来,实现迁移目标;6. 支持有意义的差异,差异化教学的领头人卡罗尔•安•汤姆林森建议,教师应该尊重所有学生学习的能力(Tomlinson &McTighe, 2006)。而课堂上基本问题的使用就是尊重学生能力差异化的良好方法。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于基本问题进行了研究,丰富了基本问题的内涵(陈新忠等,2022)。Wilhelm (2007)认为,基本问题能将不同的话题整合成为一个连贯的、综合的整体。Singleton & Newman (2009) 认为,通过探究基本问题,学生能从对事实信息的浅层词获取,转向对学科重要概念的更有意义的理解。邵朝友、崔允漷(2017)认为,基本问题能激发对大观念以及对以前的课堂学习进行重要的、持续的重新思考;对之前的学习和个人经验激发有意义的连结;自然而然地重视概念——产生将概念迁移到其他情境和学科的机会。鲁周焕(2021) 认为,基本问题能把各种相关的知识联系起来整合程一个连贯的整体,形成结构化知识。
英语学科的基本问题应该体现英语学科的学科属性(陈新忠等,2022)。《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英语课程应该把对主题意义的探究视为教与学的核心任务”,“英语课堂是探究主题意义的课堂”,“英语学习的过程应是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整合发展的过程,也是文化意识不断增强、思维品质不断提升、学习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因此,英语学科的基本问题应是反映英语学科本质的、能引发学生持久探究和思考的问题(赵连杰,2021)。
基本问题是在基础语篇所涵盖的重点内容基础上提炼出的学生要持续探究的、指向主题意义的核心问题(陈新忠等,2022)。基本问题能整合和关联各语篇重要知识和内容,基本问题的探究过程应贯穿英语学习全过程,它是形成结构化知识的的过程,是迁移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对主题意义进行持续探究和建构的过程(陈新忠等,2022)。
(六)如何设计基本问题
学生通过探究基本问题,最终实现语言、文化、思维的发展(陈新忠等,2022)。那么,在单元教学设计中如何设计基本问题呢?1. 通过分解课程标准来设计基本问题。教师可根据学科课程标准设计整体性基本问题和局部性基本问题。2. 基本问题源于要理解的目标。设计基本问题最直接、简单的方法就是采用我们希望学生理解的内容来设计,因此,基本问题的设计是帮助实现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基本问题的重要手段,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概念和毫无联系的事实建构起意义。3. 考虑可能或可预见的错误认识。基本问题的另一个丰富来源是学习者通常持有的对易混淆概念和抽象概念的错误认识。在开始新内容教学前,教师有必要使用前置评价来找出学生存在的可能的错误认识,而基本问题可以作为评价中的检测手段。4. 考虑理解性认识的不同方面。UbD单元设计要求设计者能够运用理解的六个维度开发理解所需(同单元主题相关并有助于理解意义与迁移)的证据。理解有六个方面所呈现:解释、释义、应用、洞察、移情和自知。因此,基本问题的设计可以实现理解的六个维度为目标展开设计。
(七)使用基本问题的步骤
使用基本问题的四个必经步骤:步骤一,提出一个问题,用于激发探究;步骤二,引出不同的回答并对这些回答进行提问;步骤三,提出并探讨新的想法;步骤四,到达暂时的终点。以上这些步骤并不局限于单一的单元教学。我们可以用这种方法将不同的教学单元连接在一起。
一个精细的基本问题的使用过程分为八个步骤:
1.提前制定教学计划和设计。
2.初次提出问题。
3.引出学生对问题的不同回答。
4.对学生的回答(以及问题本身)进行分析。
5.引入与问题相关的新信息和新观点。
6.对结果或学生的表现进行深入、持续的探究。
7.暂时告一段落。
8.对学生个体的探究和回答进行评价。
二、应用实践——以基本问题为导向的高中英语教学单元教学设计
长期以来,英语教学偏重单一语篇教学,过度关注词汇和语法知识,或聚焦语言技能和技巧训练,常常忽视单元或语篇主题及内容背后的育人潜能。因此,《新课标》明确指出,
要设计指向核心素养发展的单元整体教学目标,挖掘单元整体育人功能。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点是培养在问题情境中运用所学语言和技能、方法和策略以及思想观念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程晓堂,2018)。在英语单元教学中,利用基本问题,创设探究情境,能使学生围绕主题意义展开讨论、协商和对话,提升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同时促进其深度理解和认知能力的发展(周诗杰,2021)。可见,基本问题对于提升单元教学的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陈新忠等,2022)。
1.设定基本问题
单元整体教学要求“教师基于课程标准,围绕特定主题,对教材单元等教学资源进行深入的解读和分析,结合学习主体的认知逻辑和生活经验,对教材单元进行必要的整合或重组,搭建起的一个由单元主题统领、各语篇主题相互关联、逻辑清晰的完整教学单元,使教学能够围绕一个完整的主题设定单元目标,引导学生基于对各语篇子主题的学习和意义建构,逐步生成围绕该单元主题的深层认知、态度和价值判断(王蔷,2022)。”设计基本问题的初衷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探究主题意义,因此所确定的基本问题必须与主题意义引导下的单元核心内容相关(陈新忠等,2022)。
笔者以人教版普通高中英语教科书必修一Unit 3 Sports and Fitness(刘道义、郑旺全,2019)为例,阐述基本问题的确定过程。
(1)依据课程标准,分析单元内容,提炼各语篇主题意义
英语课程应该把对主题意义的探究视为教与学的核心任务,并以此整合学习内容,引领学生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融合发展(教育部,2020)。主题意义要紧密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王蔷,2019)。语篇是语言学习的主要载体(教育部,2020)。因此,在设计基本问题之前,要研读和分析单元语篇内容,提炼各语篇主题意义。
Unit 3 Sports and Fitness 由名人名言、对话、杂志文章、健康手册、调查问卷、视频等多模态语篇构成,围绕着“运动与健康”这一主题展开,属于《课程标准》中“人与社会”这一主题语境——“体育”主题群——“体育活动、大型体育赛事、体育与健康、体育精神”主题语境内容以及“人与自我”这一主题语境——“生活与学习”主题群——“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的生活态度”主题语境内容。
语篇 | 语篇类型 | 语篇内容 | 语篇主题 |
Quote from Pierre de Coubertin | 名人名言
| 所有运动为所有人(全民运动) | 全民运动意识、运动的广泛性 |
Inviting a friend to a sports event | 海报、对话
| 邀请朋友参加体育运动,观看体育赛事
| 认识体育运动项目、赛事,体育趣味性 |
Living Legends of Sports | 杂志文章
| 体育活传奇人物郎平、乔丹的优秀品质及体育精神
| 了解体育传奇的评比标准,学习体育名人榜样
|
Make small conversations | 对话
| 谈论日常体育运动及参与情况
| 体育运动生活化 |
Voice your opinion on sportsmanship | 对话
| 说出你对体育精神的看法 | 理解体育竞技的内涵及体育精神
|
Going positive | 随笔 | 为健康簿编写一页内容,谈谈运动健身前后的变化 | 体育与生活的关系,形成正确的运动健康观
|
Sports | 记叙文
| 概括体育运动给年轻人生活带来的好处 | 体育运动的好处 |
Make a survey on sports interests and needs | 调查问卷
| 调查学生体育运动的兴趣与需求 | 树立积极参加体育运动的意识 |
The Karsts of China: A vertical journey | 视频 | 介绍极限运动——攀岩 | 培养征服自然、克服困难的顽强精神
|
Sports records | 记叙文
| 介绍体育记录的人物与项目 | 体育人物之最 |
Good athletes and great athletes | 说明文
| 伟大运动员的共同优秀品质:爱拼、自信、善于释压、专注目标 | 伟大运动员的优秀品质 |
Cool cold sports | 记叙文
| 介绍冬奥会及代表性体育项目 | 感受不同的体育项目 |
Prime gym | 调查问卷
| 为Chris完成关于在健身房健身的问卷调查 | 了解运动健身的情况
|
(2)关联单元学习内容和语篇主题意义,构建单元大、小观念
确定各语篇主题意义后,教师应该分析关联各语篇主题,根据单元主题大观念提炼整合小观念。Unit3 Sports and Fitness的主题大观念是运动与健康,经梳理整合,可提炼为三个小观念:认识体育运动、正确理解体育精神,学习优秀体育人物的优秀品质、形成正确的运动健康观。
图1是笔者关联单元学习内容和语篇主题意义,构建单元大小观念的可视化图示。该单元以运动与健康为主题意义,从认识体育运动(项目、赛事、人物)、理解学习体育精神到形成正确的运动健康观,从认知、态度到行为,逐步升华。
图1 Unit 3 Sports and Fitness 大、小观念关联可视化图示
(3)基于单元大、小观念和学情,制定各层级教学目标
Unit 3 Sports and Fitness的主题意义是树立正确的运动健康观:认识体育运动项目、赛事、著名运动员,正确理解体育精神,学习伟大运动员的优秀品质,认识运动与健康的关系,形成正确的运动健康观。因此,学习完本单元后,学生能够:
1. 认识不同的体育项目,谈论体育赛事,了解著名运动员,感知体育趣味性、生活化、功能性。
2. 分析优秀运动员应具备的优秀品质,树立向榜样学习的意识;理解体育竞技的内涵,客观评价体育精神。
3. 认识运动与健康的关系,形成正确的运动健康观。
单元目标 | 课时安排 | 单元目标指导下的课时目标 | 语篇与课型 |
1. 认识不同的体育项目,谈论体育赛事,了解著名运动员,感知体育趣味性、生活化、功能性。
|
| (1)了解运动项目以及体育赛事,; (2)掌握邀请别人参加体育运动的表达方式; (3)学会在听时抓住主旨大意; (4)了解更多的世界著名运动员。
| 语篇1:invite a friend to a sports event Opening page + Listening and Speaking 开篇页与听说课 Workbook: Exercise2 famous athletes Cool cold sports 阅读课 |
第3课时 | .(4)以开展关于谈论体育运动的小对话为主题语境,能够理解并正确运用附加疑问句,掌握附加疑问句随语境和提问者的真实意图使用不同语调的基本知识,能在口语中正确使用语调表达情感,进行交流。
| 语篇3:Make small conversations Discovering Useful Structure 语法课 课后:workbook:Using Structures--- Exercise 1,2,3
| |
2. 分析优秀运动员应具备的优秀品质,树立向榜样学习的意识;理解体育竞技的内涵,客观评价体育精神。
| 第4-5课时 | (1)(利用图片、标题等预测本篇文章内容,获取、梳理本篇文章的结构和段落大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提取文章主要信息和观点,梳理归纳以郎平、乔丹为代表的体育传奇人物的优秀品质和体育精神;(3)学生在理解语篇信息基础上,总结评选标准,推荐自己心中的体育明星,并给出推荐理由,培养学生理性思考和客观评判的思维品质。
| 语篇2:Living Legends Reading and Thinking 阅读课 Workbook: Exercise 5 good athlete and great athlete 阅读课 |
第6-7课时 | (1)对有关体育精神的说法及事例进行理性分析和判断,能表述理由,并形成个人见解; (2)培养热爱自然、征服自然、克服困难的顽强精神。
| 语篇4:Voice your opinion on sportsmanship Listening and Talking 听说课 语篇5:The Karsts of China: A Vertical Journey Video Time 视听课 | |
3. 认识运动与健康的关系,形成正确的运动健康观。
|
第8-9课时 | (1)阅读高中学生的健身随笔,分析文本内容结构,学习比较异同的写作方法; (2)能够写一篇描述自己在健身方面今昔对比的作文。 (3) 小组合作做一项关于中学生体育兴趣与需求的调查,了解学生的运动健康观,培养分析、推理、整合等综合实践能力。
| 语篇6:Going positive Reading for writing 读写课 课后: Project: Make a survey on sports interests and needs
|
(4)提取基本问题
基本问题的设问可以考虑分解课程标准,此处可理解为从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的角度设计整体性基本问题和局部性基本问题;还可以考虑理解性认识的不同方面,如解释、释义、应用、洞察、移情和自知等;还可以考虑学生潜在的错误认识。基本问题关联主题下的重要概念、整合各语篇重点内容、引领整个单元学习,基本问题不宜过多、过浅、过碎(陈新忠等,2022)。
针对Unit3 Sports and Fitness,根据单元教学目标,指向单元主题意义,体现主题意义下的小观念,确定以下基本问题:
①What sports and exercise do you know?
②What qualities do great athletes have?
③How to understand sportsmanship?
④How to keep fit?
2.以基本问题为导向的单元教学实施路径
(1)设计指向基本问题的评价任务
基本问题的探究活动发生在整个单元的教与学的活动中,学习和探究的效果是通过学生完成任务的表现来衡量的,所以评价任务的创设即评价量规的制定也应在基本问题的引领下进行(陈新忠,2022)。
(2)以问题链驱动基本问题的探究活动
“驱动性问题链”是问题解决教学的核心策略。整体性基本问题指向单元教学目标,具有宏观性。局部性基本问题指向单元课时教学目标,具有微观性。局部性基本问题又称为子问题。“驱动性问题链”是一串层层推进的问题,是解决问题的阶梯(胡久华,2012)。在设计子问题链时应考虑 其关联性和层次性。关联性体现在:子问题链不仅要与课时内容向关联,而且要与基本问题相关联。子问题链还要体现层次性,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Unit 3 Sports and Fitness第4& 5课时Living legends的子问题如下:
① What kind of people can we call living legends of sports?
② What have Lang Ping achieved in her field?
③ What difficulty did Lang Ping meet in 2015 World Cup?
④ How did Lang Ping deal with the difficulty?
⑤ What qualities does Lang Ping have?
这五个子问题形成总分的关系,问题②——⑤层层推进,指向基本问题②的解决。学生通过解决问题②③④,从而驱动问题⑤的解决,一些列问题的探究活动推动整个课时内容的理解,由浅入深,最终促进基本问题What qualities do great athletes have ?的解决,形成知识结构化。
使用基本问题的长远目标时培养学生最终成为不用教师指导的基本问题的提出者和探究者。皮尔逊和加拉格尔(1983)创造了“责任的逐步转让”来描述教师时如何逐步让学生脱离成人的帮助,最终达到独立完成任务的。在探究基本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只有赋予学生更大的学习空间,让学生结合自身经历和学习兴趣,主动提出问题、规划学习经历和学习内容,他们才能更深入地理解主题意义与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关系,才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构单元知识体系,建构对单元主题的深入认知(陈新忠等,2022)。
撰稿:陈冰婷
编辑:陈卉
审核:陈晓君
广东省陈晓君名教师工作室——
青年教师成才助推器,
名师研修成长共同体,
师生核心素养提升场。
▲欢迎教学同行、学生、家长扫码关注“陈晓君工作室”公众号!欢迎渴望专业学习成长的高中英语教师让您的同事或同行朋友邀请您加入“广东省陈晓君名教师网络工作室群”。(温馨提醒:群内不得发广告,非英语教师请勿入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