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是被书名深深吸引的,人人都有两只眼睛,那“教育的第三只眼”到底是什么呢?我带着一丝疑惑和好奇翻开了这本书,初读本书后有了自己的一时感悟......

这本书是从成为教师的初衷到教师发展的各方面来讲述的,从全新的视角来审视现代教育观念。
现代教育逐渐进入网络和大数据时代,各方面信息来源非常广泛,老师不再是孩子们获得知识的唯一渠道,对于很多问题,学生们会依靠于手机网络来学习,在这样一种学习方式的变革中就需要老师对自己全新定义。孔老先生在两千多年前讲过“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作为教师就应该不断学习,积极进取,不屈不挠,超越自身,努力让自己的生命绽放的同时,更让每一个孩子开放出朵朵灿烂的教育之花。

书中有这样一个小故事,通往山顶的山路崎岖坎坷,特别难行,一位健壮的男人背着小包攀爬,已是大汗淋漓气喘吁吁。当他看到一个瘦弱的小女子背着一个小孩从他的身边缓慢走过便同情地问:“小姑娘,你背那么重的小孩一定很累!”小女孩听到后说:“呵呵,不累呀!你背得是包袱,但我背的是我弟弟。”

只要心中有爱就不是负担;只要肩上有责任,就不会感到累;只要干负起使命,就绝不怕包袱;只要把所从事的工作融入到自己的精神与生命层面,就永远不会有苦闷和厌倦。
在当下弥漫喧嚣与功利的时代,很多人没有现实中沉沦,他们依然会把教育当作一种信仰来坚守而。作为一名新老师的我更应该向前辈学习做到这一点。要在教育中找到快乐,得到精神安宁,寻觅到人生的价值与意义。每天看见孩子们那一张张笑脸和解决问题后的豁然,就仿佛扫清了一天的阴霾与疲惫,下课时,他们的一句句老师和分享的一件件趣事都让我乐在其中,喜欢和他们在一起的日子,那一刻我好像年轻了几岁回到了那个无忧无虑上学的时光,我想可能教育带给我的远比我想象的要多,我也感受到了教育事业是多么美好。

现如今学校和家庭,老师和孩子被一起捆绑在应试教育的战车上,一切为了分数而战,作为教育者不应该把分数作为衡量一个孩子好坏的标准,这样的应试教育忽视了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和自身发展,所以我们不能只给孩子分数,除分数外,还要给孩子比分数更重要的,能够陪伴孩子一生的更有用的东西,而不是一切追逐目标分数,让教育成为“近视”。


读这本书时,看着不知是哪位前辈留下来的笔记,他在书上写下了当时的感悟,看了他的文字,想必这位前辈在教学上也是十分优秀,不是非凡之辈,拥有的大教育观值得我们学习。相比之下,我的文笔是那么稚嫩,我的领悟是那样浅显,但我相信我带着初读本书后的收获走到教学岗位后一定有所成长,过一段时间再读这本书时又会收获全新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