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 >原创打油诗又5首(中国历史3)

NO.353

作者:文华 

来源:遇见文华



当老师,是我高中时代的理想,从2000年从教至今,已经有22年,我从未后悔自己当初的职业选择。
我觉得,教书育人是一份有创造力、有意义感和幸福感的职业。
前天晚上,我花了80分钟,创作5新的打油诗(七年级下册历史)。
当时创作过程中,我的心情十分愉悦。
其实,除了历史可以用打油诗来记忆重要知识点、提升学习兴趣,其他很多科目也可以,比如语文、政治、地理、生物等等。
如果家长朋友们愿意和我一起帮助孩子培养他们自己写打油诗的能力,就再好不过了。
今天把这5新的打油诗发到自己的公众号,主要是因为微信公众平台可以为我打上原创标志,保护我的原创权利。
接下来分享5首原创打油诗。
初一年级的学生和家长朋友们,可以看看。


七年级下册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一首
国之大计是农业,
顺康雍乾垦荒策。
南方种植双季稻,
河北旱地改水稻。


【课本原文】
“明朝末年的大动荡对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清初的统治者认识到恢复经济,尤其是回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是“国之大计”治、熙、正、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使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
“当时南方很多地区种植双季稻,在河北有大批旱地改为水田种水稻

(上面划线处是打油诗与课文相关的地方)


第二首
玉米甘薯高产量,
土豆生日也推广。
经济作物发展大,
甘蔗烟茶药棉花。


【课本原文】
“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明代引入中国后,到了清代得到大面积的推广。此外,马铃薯、花生、向日葵等也在更多的地方推广。”
【解析】上面这首打油诗中“土豆生日”是指马铃薯、花生、向日葵。“烟茶药”是指“烟草茶叶药材”。


第三首
乾隆末年之耕地,
比明增加近亿。
兴修水利防饥饿,
黄河淮河大运河。
【课本原文】
“到乾隆末年,全国的耕地面积比明朝鼎盛时期增加3亿亩。在兴修水利方面,对黄河、淮河等大河以及大运河进行治理,还组织人力修建了许多堤坝、渠堰、海塘。
第四首
清前期手工工场,
江宁机户李二郎。
李扁担和李东阳,
有织机五六百张。
棉织巨头佛山镇,
织工超过五万人。
清朝前期商业网,
陆路水路商旅往。


【课本原文】
“当时(前期)已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其中有些颇具规模,如江宁著名的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都各自拥有织机五六百张佛山镇经营棉织业的手工工场达2500家,织工超过50000”(江宁,即今天江苏南京)
清朝前期的商业很发达,陆路水路商旅往来频繁,各地的商品贸易十分兴盛,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
第五首


晋商买卖这三样,
绸缎食盐和食粮。
乾隆时换新花样,
汇兑存贷开票忙。
徽商比晋多三样,
茶叶木材和典当。
乾隆末年人三亿,
世界人口三分一。


【课本原文】
“山西商人组成的晋商,主要贩卖粮食、食盐、绸缎等,到乾隆时又专门经营汇兑、放款业务,在全国各地’,便于货币流通。”
(上面这首打油诗中的“开票”,是指开设票号)
“与晋商匹敌的是江南徽州府商人组成的徽商,他们主要从事食盐、典当、茶叶、木材、粮食、布绸等行业的经营活动。”
5首原创打油诗就分享到这里。
欢迎大家留言指正。
你们如果看到有喜欢的历史类打油诗,也欢迎分享在留言区,或者私信给我。

——END——


—作者简介


文华热爱生活,把写作当爱好和精神寄托的中学女教师。历经世事沧桑,依旧温暖向阳,陪你一起做自己的小太阳,无需凭借谁的光。


(公众号:遇见文华)





推荐文章:


1. 七个笑话,你不笑算我输

2.  文老师打油诗7首(原创)

3.  原创打油诗6首(中国历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