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 >一个工程师的Ansys中级认证考试通过心得

Ansys认证考试这件事,真的是早考早好!
这个想法在整个备考过程中是逐渐强烈的,所以想通过文字的形式对此次考试的心态、备考过程、考试感受等做出总结,希望对朋友们有所帮助。

我为什么选择报考Ansys中级认证
大家好,我是一名从事复合材料设计的技术工程师,主要负责碳纤维等复合材料结构件产品的整流程设计。

我的学历是机械设计制造专业本科,所以在接触这次考试之前对于有限元设计的应用其实是很少的,前期的知识门槛对于我来说是比较高且靠自学是难以跨越的。说说我现在所从事的领域吧,在目前没有太多行业标准的背景下,复合材料产品力学性能的设计过程大多都以实际工艺验证为准,这种方式虽简单直接但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耗费工时,而且在特殊过程中没有一致性,导致最终实际产品一旦出现致命性缺陷,技术程序上无法溯源与整改。所以如何在设计早期提前通过仿真分析来减少生产过程的缺陷成为了设计过程中一直困扰我的难点。

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及应对质量问题时的无力,让对于缺陷的前期有效分析成为自己技能的薄弱点,当然也成为了我想去学习接触有限元分析的一个契机。

通过多渠道的查阅,了解到了技术邻的Ansys仿真创新工程师中级认证项目,然后迅速的加上了客服的微信,并迫不及待的想深入到这个未知的领域了解一番。通过客服耐心的讲解,我了解到了通过这个认证不仅可以学习到Ansys官方与技术邻合作推出的全方位教学,而且通过考试后还可获得工信部的认证证书。

当然最让我感兴趣的其实是报名后还可以获得很多实际结构分析案例的演示。于是我很痛快的在年前就交上了学费,加入到了仿真学习的队伍中去。相比较与同行业有相对专业或者学历更高的朋友们来说,我进入到有限元设计这个领域的起点算是比较低了,但是还能通过参加培训进行系统的学习后完成考核,这其中的曲折我认为对于零基础的朋友们是一个有效的参考。

作为一个技术小白如何实现零突破打下良好基础

作为机械设计专业的学生,前期的设计工作大都与仿真设计并无过多交际,所以刚开始的学习对我来说是枯燥且难以深入的。其实对于技术工程师来说软件的操作是相通的,它只是将设计输入完成分析的一个工具。真正有难度的是支撑分析过程中的力学理论,包括材料力学、弹性力学、结构动力学、传热学等等。我对于一个新领域的学习方法是从解决当前遇到的问题出发,通过公司日常的案例入手,边学边咨询边总结的方式来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在这里也要感谢技术邻的团队,不仅帮我提供了很多类似传热学、结构动力学等之前相对陌生领域的讲解视频,而且还能在app社群上通过与大神们分享自己的难点和经验来让自己从不同角度和方式去加深理解。改正偏见,所以这个过程是收获颇丰的。

对于workbench的操作其实是很容易入手的。只需从界面认识、几何建模、网格划分、结果后处理等几个方面入手便可对软件的操作有一个初步的认知,然后再通过结构静力学、结构动力学、热力学、复合材料等各知识领域的实际案例来对软件的实操完成升华。当然最重要的其实还是基础知识的扎实程度,理论支撑实践是完全合理的入门法则。

系统的培训和难点突破一站式助力备考过程
经过前期的理论准备,现在可以进入到一个系统的学习了。在这个阶段我采用的是视频学习加理论巩固的方式进行。官方培训视频共26章,包括Ansys Mechanical 线性分析技术、非线性分析技术、增材制造、振动疲劳分析等,每天通过视频的学习进行总结并将疑难点标识出,而后每一阶段对整体的学习进行复盘,及时的解决并处理问题。
过程中还会通过做题的方式来梳理自己过程中知识碎片,在考试中通过分析出题人的思路来确定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同时通过公司产品的结构分析来检验自己在软件操作层面的漏洞。

备考过程中最重要的其实是对基础知识的不断巩固。考试大纲中已经对考试的重点做出了标记,下图以材料力学为例,按照大纲上的框架要求其实就是对专业知识的一番巩固,最主要的还是系统化,既要掌握理论中的细节,又要注意与有限元思维相结合的总体思路。


从软件的操作流程倒推到理论演练,前处理、求解和后处理是ANSYS应用的三个主要部分,前处理对于大部分工程师来讲是简单的,而后处理的大部分过程是取决于前两个阶段的有效性,所以贯穿整个备考过程的其实就是有限元的分析思路。在前期的基础部分中我也是通过一遍遍的翻阅专业书籍来完成记忆碎片的拼凑。当然优秀的学习资料完全可以成倍的提高学习效率。技术邻的视频及结构模型就是一手抓软件操作,一手抓理论基础,让我们在软件操作的背后去明白所应用到的数学原理。

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我认为我在备考过程中最大的优势在于日常工作中有大量计算完成且制备成熟的产品可以作为模型练手,当我的计算从小的简单工件过渡到一个复杂的装配模型时,那种成就感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在这里也推荐用自己身边的产品来反推自己的过程,这样来验证自己推演过程的正确性。

考试要点


案例分析
关于制动器的一个简单的分析过程。
  • 制动器输入输出力计算
计算膜片面积为:S= 16X6.4516 = 103.2256mm2
根据力的计算公式F=PS*0.8 =8258N
扩张器输出力F扩 = F/2tan(α/2)=33628N

  • 制动器总成静态受力分析
边界条件:
制动蹄与扩张器接触面输入力为:33628N;
摩擦片与制动鼓的接触类型为:Bonded(绑定)
摩擦片与制动蹄的接触类型为:Bonded(绑定)
制动蹄各接触类型为:Bonded(绑定)
制动鼓的边界条件为:限制X Y Z的平动自由度及X Z的旋转自由度,保留Y轴的旋转自由度(如图1)。
制动蹄的边界条件为:限制X Y Z的平动自由度及X Z的旋转自由度,保留Y轴的旋转自由度(如图1)。
材料参数如下:
图1
将上述约束条件输入到workbench中,输出结果为:制动鼓最大变形为0.32mm,两侧变形量为:0.22mm左右(如图2)
图2
制动蹄的最大变形量:为0.64mm
图3
图4总成变形位移云图

心得感悟
以上就是我在整个备考ANSYS中级认证中的一些感悟分享,经验有限还需继续努力,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在这里还要感谢技术邻这个优秀的平台,不仅能够把有限元这门知识精益求精的推广给我们,而且还能提供一个供我们日常学术交流的平台,让我们能够随时随地的跟大神交流沟通、答疑解惑。希望在今后的日子里,继续与技术邻为伴,为行业的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写在最后:以上内容为6月26日考试通过ANSYS结构仿真中级认证学员撰写,欢迎广大工程师和高校师生点击下方查看详情。

点击查看详细考试内容


技术邻 交易担保 放心买 Ansys中级认证

/END/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