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 >学习心得|赋能整本书阅读课,提升语文核心素养(上)
2022年11月10日,“南方教研大讲堂”第56讲“赋能整本书阅读课,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广东省普通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与评价主题研讨活动”圆满结束!
本次活动由广东省教育厅指导、广东省教育研究院举办。本次活动聚焦“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研究,以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五单元《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教学为重点,整合专家教授和一线教师的力量,针对一线教学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就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目标定位、教学模式、路径策略等方面的问题,展开讨论和研究,通过课堂展示、专家点评、研讨沙龙、专家视点等环节,剖析课例、传递理念、分享观点,为一线教师提供可借鉴、可仿效的做法,促进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有效开展,切实提高高中生语文核心素养,有效提升全省高中语文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人文与教育学院积极宣传“南方教研大讲堂”系列活动,组织2020级、2021级、2022级学科教学(语文)方向硕士研究生,2020级汉语言文学(师范)本科生观看了讲座。同学们反复、认真观看,并撰写学习心得。
同学们的学习心得非常真实、丰富。他们对《乡土中国》三个示范课都进行了详细的流程梳理和总结反思。有的同学结合自己的学习、实习或授课经验去思考三个示范课的启示所在,有的同学结合新课标去理解整本书阅读教学的难点和价值,有的同学留意从专家视点和专家沙龙中去提取有价值的教学理念和方法策略。同学们的心得体现了三个学习特点:1.有问题意识。他们能带着自己的教学问题进入讲座,听完讲座后能反思、生成新的问题。2.有理论意识。讲座既有理论研讨又有实践案例,他们倾向于在实践案例的反思中提取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核心理念。3.有方法意识。不少同学听完讲座尝试去提取和归纳一些具体的整本书阅读实施的方法、策略。稍遗憾的是,同学们普遍欠缺批判意识。
不少同学表示此次讲座让他们“有了新的认识和感悟”“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大开眼界”,甚至受到“灵魂的洗礼”。以下是部分学生的学习心得。
聆听各位专家的讲座和老师们的示范课后,我对整本书阅读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和感悟——教学要有梯度。
如万老师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生活现象,指导学生阅读方法,布置学生介绍自己的阅读规划,这三步是学生阅读支撑的关键。首先让学生有真实的阅读需求,对《乡土中国》阅读价值充分体认,其次消除阅读畏难心理,帮助学生找到《乡土中国》的阅读路径,最后以阅读规划安排保证学生进行高质量的阅读。这样的导读课为我们示范了如何让学生想读、能读、持续读。
教学有梯度,是因为学生的认知过程是有层级的。如朱老师带领学生建立对“差序格局”概念的阅读学习过程便反映了这一点。朱老师带领学生关注用思维导图法、对比表格法,理清“差序格局”和“团体格局”概念,且关注费孝通是如何阐释概念的,接着朱老师让学生用概念去解释生活现象或阅读过的文学作品,用生活现象和阅读过的故事情节去验证概念,思考概念在当下的价值与意义。这一阅读学习过程,是从信息的提取、加工,到与实际生活建立联系,学生的认识是从具体的真实的现象建立的联系,到抽象的思想的认知的形成,呈现出合理的过程,知识深度是不断发展的。
这启发了我思考,在深度学习的背景下,学生思维品质的如何提升甚至于如何评价,应是我们研究的问题。能够学会收集碎片信息,彼此建立关联,然后分析综合,使思维能够系统化,立足在多角度、多方位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和分析,走向理性与清明,我想这便是整本书阅读的目的之一。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的目标为“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根据阅读目的和兴趣选择合适的图书,制定阅读计划,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阅读整本书;借助多种方式分享阅读心得,交流研讨阅读中的问题,积累整本书阅读经验,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提高整体认知能力,丰富精神世界。”结合“南方教研大讲堂”的学习,我有以下思考:
首先,整本书阅读的教学归根结底要回到“文本解读”当中。一是学生的“学”需要“把书读薄又把书读厚”,这要求学生首先需要足够的兴趣“进入文本”,然后“解剖文本”运用多种方法阅读(掌握阅读整本书的方法),通过研讨与交流剖析文本(把书读薄),最后展示交流心得(把书读厚)再由此及彼推广到同类书籍的阅读中。二是教师的“教”需要立足文本。讲座中提及,整本书阅读的任务群开展,以《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设计学习任务群为例,制定教学目标和把握教师教的“度”需要教师,在吃透文本的基础上结合课标、单元、文本各个角度进行设计。在对文本的把握和对学情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根据以学定教,在提高阅读兴趣的前提下,为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提供方法支架,帮助学生开展阅读工作,结合评价量表开展交流活动促进学生之间文本阅读的交流以及推动学生在给予已有阅读经验上开展相互的批评与自我批评。
其次,整本书阅读的推进在如今应试教育转向能力素养培养的过渡期,可以通过改变考试题型的方式推进和检测整本书阅读。正如课上老师体到的关于赏析诗词的传统题目转向“借用他人评价,如何看待这首诗”,让学生跳出原有僵化框架。又正如讲座中专家提及的例子“近年来电视台的调节列节目,邀请名人专家调节矛盾要求和解,这一现象体现乡土中国中的什么精神?——无讼精神,注重调解。引导学生用乡土的概念进行解题,培养学生新的思维方式。”以课标为标准制定考题,利用考题的改变推一线教师转变应试教育,让学生在实际的做题中感受学习方式和思路转变的迫切性,也为我思考命题或从命题中感悟教学变化提供思路。
最后我认为新课标提倡的“整本书阅读教学”在本质上是对如今电子化时代,阅读碎片化、思维碎片化和语文知识点碎片化的教育现状的应对之举,是有利于学生长远发展和全面发展的,在不否定单篇教学的基础上,更强调思维的整体性和整合性,对教师教学提出更高要求。
在这些观摩课当中,我看到的是老师与学生真实的交流,不再是单纯的教师教、学生学,而是一个统一体。每一位老师都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教学中,遇到一些简单的问题,就让学生自己通过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处理问题的空间,并且老师不断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位学生都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对于学生一时想不出来的问题,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语文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
总之,通过这次学习,令我大开眼界,领略了优秀老师的课堂教学风采。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大量的宝贵经验,受益匪浅,使自己在教学方面得到提升。
单元导读课、精读引领课到“整本书阅读成果展示交流课”,三个课例给我们实施整本书阅读教学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借鉴的路径。周教授提炼的“激趣、浏览与略读,观标题、览目录、查作者、明目的。精读与研读,问题来引导,提观点、析材料、整体把握悟思想,重点篇章来研讨,学习展示少不了”整本书阅读课实操口诀也给我们落实整本书教学实践带来具体的方法指导。
反思我在实习期间做的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我在激趣、方法指导、提问方面的技巧太欠缺了,生硬的提问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有趣的文本也上得枯燥,更别奢望学生课后能主动看整本书。朱老师引导学生思考费老运用譬喻法、文献引证法来解释核心概念的原因时,通过创设情境,先出示师兄师姐归纳的“差序格局”的概念,指出其不足,再请学生以下定义的形式优化“差距格局”概念,接着抛出问题“为什么费孝通先生不用学术式下定义的方式界定概念,而要用水波纹式的譬喻这样描述性的解释?”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通过环环相扣的学习活动理解差序格局概念的文化来源,也关注到学术概念的表达方式。这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启示我日后更加关注教学活动的设计和提问的艺术,结合学情、易于落地同时能激发学习兴趣。
作为语文师范生,我从这一次讲座中,真切感受到了“整本书阅读”的价值与意义。
按照课型划分的“整本书阅读”课型有很多种表述形式,但是大致可以分为“导读课”“推进课”和“总结课”。要充分发挥“导读课”对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作用,“情境”应该渗透到“导读课”中,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情境,将这本书与现实联系起来,引领学生体会这本书的现实性,调动学生对这本书的价值体验与认同。学生的学习也是有功利心的,有用就学,没用就不学,所以要想学生阅读整本书,必须要调动学生的情感认同,进而激发阅读兴趣。
在“整本书阅读”的教学中,始终构建“学生阅读为主线,教师引导为辅线”的流程,教师和学生一起阅读,教师始终是一个设计者和引领着,传授方法,设计活动。教师要切切实实地读书,把文本读透,老师自己要先读进去,再走出来,明确这本书的价值,根据这本书的特点设计活动。其次,还要注重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强调要会运用,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乡土中国》是一本学术类著作,学生阅读有很大的难度,也会有畏难心理,但是要相信学生的能力。“做难事有所得”,教师不能畏难,抓住文本,嚼劲脑筋想设计。
每一次的南方教研大讲堂都让我大开眼界,我本不知原来语文教学需要掌握这么多专业知识和教研素养。在这次的教研活动中,我对万老师的《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印象较为深刻。万老师的学习目标制定一针见血,能激发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同时又能学会掌握整本书阅读的方法,最重要的是还能联系实际关注身边的乡土文化。
整本书阅读是新课标里的重要概念与教学内容,像《乡土中国》这样的学术专著又是整本书阅读的重点和难点,所以进行这样的教学必须要借用学术型的研究或者阅读的策略与工具,老师们博大精深的教研思维让我叹为观止。想要上好语文课很难,因为想要通过短短的、日积月累的课堂,就让学生提升语文成绩的同时又促进他们思想、心灵和精神的成长很难。在今天的教研讲座中,我更明白了语文学习可以决定学生一生的发展道路和方向,因此学会关注文本,鉴赏作品非常重要,只有这样,语文的知识能力才能内化为学生的文化修养与文化自信。
通过本次讲座的学习,我获益良多。我以为,整本书阅读的教学建议有以下几点:
1.开发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模式,设置不同的课型来推进阅读活动。
2.合理安排课时,激发学习兴趣,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安排趣味性的学习活动。
3.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线,教师的指导为辅助。以学生利用课内时间自主阅读为主,教师提出学习目标,组织学习活动,引导进行交流和评价。
4.依标据本,注重思辨。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注重学生思辨性阅读是走向深度阅读的重要路径。
5.评价引领,以评促读。阅读在整本书阅读中发挥着评价和引领教学的重要作用。合理运用评价量规,来考察学生不同学习水平上的表现。
6.跨学科融合式的教学,梳理整本书阅读内容和跨学科知识的联系,使跨学科知识起到促进阅读能力的培养的作用。
7.基于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创设学习情境,设计学习任务驱动教学和学习活动的开展。
采编整合/人文与教育学院
图文排版/江慧
责任排版/刘锦鸿
责任编辑/钱映璇
图文审核/黄爱萍